监管部门再次出手,2021年1月26日,2021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要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
同一期间,银保监会还放出狠话,影子银行露头就打,以及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2021年,互联网巨头们的日子,注定将艰难万分。
互联网巨头们走入最艰难的时刻
这是监管最严的时刻,更是互联网巨头们最艰难的时刻。
日前,在2021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中,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的打击力度,这意味着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才刚刚被指“无照驾驶”,而今日监管部门又再次旧事重提,走到这一步,看来互联网存款终究还是难逃宣告“死亡”了。
几乎在银保监会放出狠话的同一期间,日前支付宝、京东金融、滴滴金融等互联网平台已于11月25日晚关闭银行存款产品的老用户购买入口。应监管要求,不能再“无照驾驶”的互联网巨头们,看来这次受挫不小。
更要命的是,这次银保监会还提到,要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这对互联网巨头们无疑又是一大重锤。
何为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主要有三种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一是银行理财产品、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三是民间借贷。
当那群想要改变银行的互联网巨头们,最后都放起了“高利贷”,而后又遇上监管部门露头就打,这又是什么概念?
很显然,最后它们终将走上一路艰难曲折的道路。
垄断将就此止步
迄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们,总躲不开监管部门的层层打击。
在本次监管工作会议上,会议还要求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然而在互联网平台金融上,要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试问谁又能够敌过支付宝与微信呢?
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已分别占据55.6%和38.8%的市场份额。
而就在银保监会放出狠话的前几日,央行已起草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按央行发出的支付机构条例,两个非银行支付机构在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二分之一,央行可以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其采取约谈等措施进行预警。
彼时明眼人都能从中看出,支付宝与微信已经双双达到了监管部门反垄断的预警要求。当然,这次反垄断并不只针对阿里和腾讯。
前段时间,在互联网反垄断法推行之际,美团与丰巢网络(顺丰)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们也并没有少受罪。
在监管部门全面打击下,这表明国家正对国内垄断公司发出一个信号:“反垄断的大刀已经挥刀斩向,靠垄断地位控制价差,靠垄断地位在老百姓的身上谋取福利,终将就此止步。”
野蛮生长处处受挫
事实正如监管部门所言,要注意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在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中,今天我们已经看到P2P清零未了局,谁将来为8000亿坏账买单的悲剧。
而在蚂蚁集团花呗、借呗的无序扩张中,花呗以净资产176亿,促成消费信贷17320亿;借呗以净资产182亿,促成小微经营者信贷4217亿。按此计算,花呗的杠杆率高达98倍,而借呗的杠杆率也高达23倍。以百亿资产撬动万亿放贷资金,一旦量变引起质变,谁又将来给上万亿的泡沫来买单呢?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背后的“金主”是银行。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总计17320亿,其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
这也就意味着,蚂蚁集团已经放出去的上万亿贷款余额,风险将由银行来承担。很显然,一旦蚂蚁出现问题,必然将会引发一场巨大的金融浩劫。
有些时候企业规模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前不久监管层已释放出了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信号。
据悉,2020年我国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已高达3.02万亿,2017年至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更是已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由此可见,我国国内累积已久的金融风险,的确不容小觑。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监管下,一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巨头们,也是时候该到此收手落幕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