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大代表建议降低微信支付手续费#的话题,这两天又看到两篇财经媒体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论点还是集中在“商户千6手续费如何不高”上面,重点讲了支付服务背后的成本构成问题,但朱律师的另一个建议“降低提现手续费”几乎没人谈,但偏偏就是这一条涉及所有C端用户的切身利益。之前我们特意写一篇《应该支持降低提现手续费》的文章,今儿再来聊聊。
微信支付零钱提现要收费是在2016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具体方案是:每位用户(以身份证维度)终身享受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目前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
2016年微信一宣布这个收费决定,就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议。当时很多人问为什么提现要收费,官方回复说是银行要收费,我们并不挣钱,但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但很多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将“零钱提现到银行卡”并没有收取费用,我们银行不背锅。(历来银行为了拉存储,都是打破了头甚至因此违规,现在有人将钱提现到银行卡还收费?合理?)
那一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官方针对此事有回复:
从这个回复中不难看出官方承认了大部分银行是不收费,但也有个别银行会收,也就是所谓的“部分银行”。如今时间来到了2021年,相信微信支付已经和绝大部分银行都打通并达成合作了。
所以就“提现收费是因为银行要收的费”这个论点,很难成立,我们不排除有些小银行是转接的,但这部分提现费占比应该极低。
但微信回复中也说了,他们的成本还有“每次调用快捷支付接口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
那么接下来,我们谈谈成本。
利润=收入-成本,这个基本公式大家都知道,我看到有些财经媒体大谈特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成本,但避而不谈收入和利润,也不谈巨头的议价能力。但最大的问题还并不是这个,是他们居然把微支这种双分移动支付天下的巨头划分到一般支付机构里,然后代入这个领域谈成本,这是什么居心?忽悠小白吗?
微支的“支付”的背后连接着整个金融服务生态,其他的“支付”只是单纯的“资金转移”的搬运工。微支的“支付机构”只是其众多标签之一,而另一个“支付机构”就是其本质定义。
所以如果你在谈成本、收入、利润的时候,刻意把微支当传统的支付机构来衡量它背后的收入和成本,那就是自欺欺人也是在侮辱他人的智商。
全国第三方支付公司一共230几家,按普通人理解就三家,一家微信一家支付宝和另外其他家,别抬杠,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两者之间的事实区别,也导致今年人行在年初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即业务分类为:储值账户运营业务和支付交易处理业务两类。
传统的支付机构几乎是不针对C端的,而微支是国内唯二拥有C端支付账户用户数量最多的两家,所以传统的支付机构利润来源大多是B端商户手续费和服务费。但微支的利润来源不仅仅有B端,还有C端,以及F端其他机构和G端zf机构,除此之外,还有“支付入口”带来的流量以及引流到后面的其他金融业务等其他收入。
传统支付机构作为资金转移的中介,其“留钱”(即资金沉淀)能力很低,用户付钱,确保没问题然后结算给商户,其备付金只来源于中间的时间差。
而微支是有“支付账户”的,用户的钱可以放在“零钱”或“余额”中记账,如果是支付账户体系内的资金流通,交易双方只是在系统内记账的增减,用户资金并不实际发生转移。所以在不提现的时候,资金一直是留在其备付金账户的,也就是说实质上他们是有存款特征的储值功能。你能说提现手续费的高低不具有留钱功能吗?
两者备付金形成的模式和规模是天差之别,两者的留钱能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所能体现的商业能力和商业价值更是无法比较,微支的地位等同发卡行,其他的支付机构就只能是个服务商和中介机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从支付宝余额到将用户的钱自动转入余额宝,再到天弘基金封神,你能说这一切不是源于“支付”?更别说花呗、借呗了。
有了庞大的C端用户,留住了用户的钱,其支付入口就是海量的流量,流量可以引导到这个宝那个呗,或理财或投资或贷款或保险,请问这些是不是变相的收入?
2020年1月,各大媒体平台都报道称:央行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结息,并从中计提10%作为非银行支付行业保障基金。
2020年10月央行发布了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章第七条(支付机构清算保证金利息划转比例):支付机构将全部客户备付金作为其清算保证金。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度计提支付机构清算保证金利息划入基金。
何以有些财经媒体言之凿凿的说没有利息?
作为对标双方,让我们来看看支付宝盈利的数据情况,数据来源于蚂蚁集团上市招股说明书。
蚂蚁集团三大类业务收入: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
其中支付业务也就是支付宝的“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2017年赚了359亿,2018年赚了444亿,2019年赚了519亿,2020年上半年赚了260亿。
任泽平的《蚂蚁研究报告》中: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板块贡献收入36%,逐年下降。此板块以支付宝为平台开展,集成境内外支付、生活场景、多元金融服务等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以收取交易手续费为主。
这是收入-成本以后的利润。而且是支付业务的利润,没有算支付入口带来的流量,转化流量到金融类业务的利润。同样的市场规模,请问对标的另一方能差到哪里去?
综上,在有利润的情况下,还有人说成本如何高,是啥意思。人大代表建议降低用户提现服务费,这个建议本身有那么可笑吗?
评论